焊接工变成制冰师 “双奥”第一城酷爱上海论坛让普通人的故事不普通

栏目: 朝阳市

北京,作为冬夏“双奥”第一城,世界在十数年间见证着这座古老都城的蜕变。从天安门沿长安街西行18公里,这种蜕变浓缩于迁出京城的首钢高炉的静默、湖面的封冻、厂房的新装,浓缩于钢铁工人的不舍与希望。

从北京奥运会前夕为“还首都一片蓝天”启动搬迁,到北京冬奥组委和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入驻老厂区,诞生于1919年的首都西郊十里钢城,走过了一段非凡历程。

在这个时空里,家、城、国,血脉交融,共情同运。

冬奥组委园区朝阳 摄影/胡晨威

最后一炉火

2010年12月19日,首钢石景山厂区的最后一座高炉三号炉停产,炉前工艾洪波是当天值守班组的一员。

“打开铁口,最后又堵上铁口,放上残铁。炉子停了。”

首钢在那一刻,突然静下来了。

据统计,在世纪之交,有大约十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在钢铁市场最鼎盛时期,首钢一家的利税额度占到北京市的四分之一。然而,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终究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首钢自身也已经感知到地域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箭在弦上的奥运会,为首钢转换轨道扳下了道岔。

2005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逐步关停石景山厂区钢铁产能。渤海之滨的曹妃甸建立起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钢厂,首钢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蜕变。

冰雪新地标

首钢搬迁,北京西部这块8.63平方公里的土地倏忽空了下来。随着2022年冬奥会落户北京,2016年,老厂区迎来了冬奥组委的入驻。

停产后,艾洪波的同事李红继选择了留守。他后来转为园区安保人员,一度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落差。然而此刻,看着老钢城重新热闹起来,他突然觉得“比当炉前工更好了”。

紧随北京冬奥组委,国家队冰上运动训练基地落户首钢。俗称“四块冰”的四个新场馆全部由旧厂房改造而来。2018年6月5日,首钢集团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群明湖畔矗立起2022年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场地,五一剧场和制粉车间将改成冰雪运动国际赛事和群众普及基地,三高炉拟建首钢博物馆,秀池地下部分将变为车库和下沉式圆形展厅……

焊接工人刘博强以前常和工友在厂房附近踢球,看到这里的新面貌大呼不可思议。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成了一名制冰师。“我觉得就是重燃希望吧,这就是我后半生的事业了。”

在国际奥委会大大巴赫看来,首钢园区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令人惊艳”。他说:“谈到可持续发展,你只需要在这里看看。我们非常有信心北京将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树立新标杆。”

体育新版图

2012年3月30日,北京男篮捧起队史首座CBA冠军奖杯,到2015年,四年三冠。

闵鹿蕾在1978年进入北京三队,作为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亲历了北京篮球的每一步。他感受到,俱乐部建设一步步趋于职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

首钢集团党委常委、工会大大梁宗平则说:“可能正是有冬奥会这个机缘,才使首钢意识到,体育要走在前面,不能再像工会体育了。”而冬奥催生的园区转型也让首钢决策者们在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方面产生了更多新的想法。

首钢体育版图显著扩张,并探及新的高度和深度。首钢女篮和乒乓球俱乐部战绩卓著,中国垒球协会与首钢体育共建女垒国家队,北京首钢男子冰球队和冰球国家队俱乐部先后成立,开展篮球“雏鹰计划”助力青训……

梁宗平坦言,首钢人现在所做的一切与过去熟悉的行业完全不同,但他们有热爱,也有责任。“首钢体育承担了北京体育的脊梁,要助力北京打造‘最好的体育城’。”

铸梦新时代

黄金芝住在老厂区北边的铸造村。与首钢为邻,她对厂区放气的味道记忆犹新,“又臭又呛”。2003年,黄金芝在苹果园开了理发店,一家人索性住在店里。

2011年,工厂前脚迁出石景山,黄金芝后脚把家搬了回来。她发现,刺鼻的气味没了,地可以两三天不擦;推开窗户,能看见太阳的日子越来越多。小区里的路灯更多更亮了,超市更近了,永定河畔的公园成了散步的好去处。

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城市蓝天数已经从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86天。

“距离冬奥会开幕还有数年,而北京已经展示了首钢园区。它从工业园区向未来的转变,就是一项很好的遗产。”国际奥委会副大大、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大大小萨马兰奇说。

山容海纳,冰火相融。这个刘博强“重燃希望”的地方,艾洪波、李红继寄托理想的地方,闵鹿蕾、黄金芝实现梦想的地方,正在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这里的人们,正在新的时代不断逐梦,铸梦!(执笔记者:周杰、丁文娴、沈楠,参与记者:姬烨、肖世尧、汪涌、张寒、李博闻)(完)

转载请注明:辽宁生活网 » 焊接工变成制冰师 “双奥”第一城酷爱上海论坛让普通人的故事不普通